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

看拉康《Ecrits》後的一些筆記

存在者/事物之本體--本質說--存在之遺忘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托體說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存在說

事物之存在並非事物之性質,但令存在者/事物成其為自己的基礎、本體,就其當身而言又的確便是存在。正是存在令存在的事物成為存在著的事物。也正是存在,並且一直存在著,把置於時空之中的事物,不至分崩離散,成為自己的反面。當下一物,下一刻為何不是另一物而是同一物,難道不正是它的存在,它的一直存在著「托」著或「維繫」著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它嗎?(持續)存在令事物在時空中成為其自己。

本體不是事物之性質的話,那麼存在的實際是甚麼呢?彷彿不證自明的東西,稍思一下便發覺問題多多。我們可如何思考存在?有?一種動作?一種狀態?有與存在互訓,是常識,但「有」源於判斷,作為知性主體,我們可以判斷一個對象為「有」,佔有某個時空,存在。因而可想像一無限者,如上帝,由祂判斷萬物為「有」,神斷同時是神意,同時便是創造。

這個想法當然是思辨/思辯的。實踐的又如何?難道不便是以反覆出現,重複站出來,顯現出來的事物,來等同存在著的事物嗎?事物以Recurrence來填密時空,反覆正是抗拒虛無的形式......(又或者,這仍是思辯的)

拉康提到《被偷換的信》(The purloined letter),以一封作為純粹能指的信,呈現象徵秩序。象徵秩序正是以其不斷替換及重複作為特徵。他當然提到齊克果,但不忘援引弗洛伊德,強調後者進一步把重複跟人的意識扣連起來。

事物只有被意識才存在,存在的重複/反覆性因而也是符號的重複/反覆性。拉康甚至為這種反覆性整理結構:+++(持續反覆在場,時空無間斷,無所謂基本單位)、+-+(在場與不在交替,時空有間斷,可找出基本單位)、++---或---++(不規則反覆,無常)。

存在同時是符號中的存在,又或者根本分不出符號以外的「存在」--不是人構造了符號系統,而是符號系統構造了人。--結構主義的共識。

收在主體系統中才可確立本體,中國和東方哲學靠的是種種實踐境界,無常本身不止可以反上來作為「空性」(一切法空無自性,以空為性。「以空為性」這基本佛悟本身便是符號操作),這還只是般若智上講,更重要的,是靠踐履證成一實踐境界,以此為道(事物的基礎,本體,因而也是存在)。

依拉康路數,道是大他者,是The Real,是符號和想像無法應用其上者(除了Object a那一小塊),是潛在,是黑,是可能之可能,因而其實不可能,可以名為「無」。我們望道,便是望見這個,虛無,怖慄,有時化為異形,令你別過臉去的。

望道,其實無所望,因而必是不望之望。

中國以至東方實踐路數,從主體上透,如來藏自性清淨心、仁心、道心/真君.......名目不一而足。收在拉康系統中,可便是object a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