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

反抗三途

讀姬絲蒂娃的《反抗的意義與非意義》,她整理出三條反抗或革命的方法/道路:
(一)對禁制和壓逼的違抗,源於原始文化的殺父「罪行」,從而衍生出象徵系統(如語言)、父權、宗教儀式、責任(和贖罪)、母權的排擠、神聖和潔淨的概念;
(二)以反覆、回歸、記憶(Anamnesis),來反抗遺忘帶來的禁制和憂鬱,解決、穿越難題和困惑;
(三)以遊戲,尤其是藝術中的遊戲進行反抗,她以阿拉岡、沙特及羅蘭巴特的作品分析為例。

姬絲蒂娃注意到我們今天的文化,壓逼面變得空洞而巨大,在壓逼者或維繫律則的「教士」和反抗者或違抗律則的「暴風孩子」之間,出現極大的不平衡。孩子消失了,人們變得無力、抑鬱症患者處處。她企圖以後兩種反抗,包括以心理分析製造出來的空間以及文藝作品的遊戲空間(還有其與失落時間的轉換),代替傳統源於宗教的神聖空間,供我們的孩子立約、馳騁,肆無忌憚。

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

香港之弊(二)

讀約翰羅拔斯之《錯之必要》,作者在引論即列出思考錯誤的三條道路:
(1)尼采(相對主義);錯是對的一種
(2)海德格(本體論);人總得在錯中迷失
(3)維根斯坦/弗洛伊德/福柯(認識論);錯是對的開始,對的更新,兩者是實踐的雙生兒。
香港的問題,大家都不想錯,不覺得錯,不想面對錯,所以便看不到真理和出路。

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

五十自述:真實的理想主義

0. 家族與學術因緣
1. 被動對主動,抽象的創傷
2. 啟蒙:學校的陰謀
3. 混沌論:尋找大陽具
4. 批判基督教
5. 徹底虛無說法:自由與揚棄終極價值
6. 破字當頭與後八九的沉潛
7. 在文化實踐與觀念探究之間
8. 反其道而行之
9. 與佛有緣地無緣
10. 份書寫:從潛行者開始
11. 後九七與電影論述
12. 眾的命運 
13. 行者之錯步
14. 論述作為創作:與無意識相遇
15. 懺者
16. 反覆
17. 理想主義的重創與重創

附錄:實在論與觀念論實踐圖式


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

香港之弊

以前是凡事向錢看,講價格不講價值、價值單一;再加上一窩蜂(避免炮打出頭鳥)、反智等等。

雨傘之後,以下情況益彰:
(1)代理人文化--找代理人、中介人,求一個「方便」了得
(2)代理人思維--代理人不會有錯, 不需有意志, 只須有協助別人意志的「意志」
害怕出錯,到處尋找不錯的藉口。
「一個人為甚麼能那麼肯定,為甚麼能如此相信自己是對的?」--(後現代洗禮)
(3)「老屎忽」文化--不因為自己的想法、理想、相信的價值去奮鬥;而是先看一切有沒有可能,即所謂世故,理性的早熟和實用理性。

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

無法完成的莎劇結構--選老頂

邱禮濤是本地有名的多產導演,在數年前港產電影人都有難以開戲的苦惱時,他仍開工不斷。近年港片復甦,他更是不愁工作,單是今年數月間,他便連續有四部新作,分別是《兇手還未睡》、《選老頂》(原名《選老坐》)、《失眠》和《拆彈專家》。前兩部更因觸犯電檢之禁,被逼更換宣傳海報和改戲名,引起城中廣泛關注。

《兇手還未睡》便不說了。《選老頂》是一齣看故事便立即令人想起杜琪峯前作《黑社會》的作品--借黑社會選老大諷喻香港選舉制度;一個小圈子選舉,引來各候選人明爭暗鬥,掀起連場腥風血雨,黑道和白道千絲萬縷的關係,更幾乎直指中港權貴勾結。所不同的,是《黑社會》對應曾蔭權年代,《選老頂》對應的則是梁振英治下的「假普選」政改風波。本地政情時局發展日趨激越,電影表述也愈見直接坦率;相較《黑社會》,《選老頂》的表達幾近赤裸,很多政治金句潮語,直接放入片中,由角色念白。藝術的距離讓路予宣示、表態和陳述,身在抗爭漩渦的本地觀眾,不難體察其必要。

電影的原有權力架構十分明確,主角阿七(杜汶澤飾)及其生死兄弟六寶(姜皓文)所屬的堂口派系,是幫會依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命名的分堂之一,做到一堂之主,上面還有老坐(坐館),然後是用天、地、人三才命名的老叔父(夏韶聲、張武孝、李龍基分飾),再之上是真正的一幫之主神爺(黃秋生飾)。神爺很神,他不斷欽點坐館候選接班人,再由少數權力人士選出,塘水滾塘魚,只有聽話的人才可以當領袖,因而不難維持內部穩定(由神爺繼續擔任幕後操盤保障),而這穩定,也是外部更大的權力架構(電影由警方代表)所欲見。

這麼樣一個全權或統制(totality)的結構,由上而下,操作有時,運行有序。阿七要選老坐,對手豺狼(王宗堯飾)比他更能玩固有的遊戲規則,他居於劣勢,於是在投票最後關頭公開提出一人一票選老坐;一句「你有票,要不要?」鮮明的挑釁式口號,難掩其背後私心。片中那群情洶湧的影段好像彰顯了「人民的力量」,但其實一人一票,候選人卻早經「老屎忽」篩選過,如此衝擊,徒具外表,建制很容易便可故作大方,「權力下放」。普選不真,只會反而加強建制管治的合法性。邱禮濤用光影把雨傘運動前後的政改爭議,用他的方式直接搬演一次。

是以,動搖固有體制的並非民主力量,而是制度本身的腐敗。互鬥的候選人自相殘殺,同歸於盡;神爺雖叫神爺,但他不是上帝,他會病,會死,編導安排他患上前列腺癌,要用尿袋,最後死於自己的屎尿堆中(很強烈的雄性夢魘)。阿七所掀起的無意識暴力(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真正幹了甚麼)最終只成為令超穩定結構鬆動一時的亂數,雖然影片沒有交代,但觀眾隨時可想像會有修復板塊讓一切回復原狀。在這裡,《選老頂》並沒有比兩集《黑社會》基進(radical)多少,主角仍是作為一場悲劇的中心、全權宰制的受害人。看到他的結局,觀眾會警惕、覺醒,但「覺醒」之後呢?相信因為看不到任何出路,因而很易被無力和無奈感灌注,頭起頭沒,(情願)再陷昏沉。

或曰,悲劇自有悲劇的力量。細心的觀眾不難看出《選老頂》底子其實是一部《馬克白》--權臣在回家途中得到女巫預言他將當上君王,有了形而上的保障,他便不惜連場血拼,坐上高位,卻避不了眾叛親離,敗死收場。只是《選老頂》作預言的不是三名女巫,而是三名妓女[並主要由其中一人coco(陳意嵐飾)於做愛時作塔羅占卜],阿七的老婆(洗色麗飾)也不如馬克白之妻陰暗毒辣。然與其說《選老頂》在情節和敘事上趨近《馬克白》,勿寧說在男子氣慨的反省上精神互通。英雄野心、男兒好勝,如何轉換成剛愎自用、瘋狂殺戮,《選老頂》都可說繼承了《馬克白》的悲劇路線。電影由李敏擔任編劇,該也對批判男性自大狂想以至沙文主義思維出了好一分力。

可惜,《選老頂》的悲劇性並不徹底,阿七之妻心向六寶,六寶的女兒回來向父討債,都是先採取男性角度,令觀眾感受其想像,然後回馬一槍,看到殘酷真相。那不是英雄承擔惡果付出自由代價的向度,而是大巴掌大巴掌向大男人摑去的英雄脫魅。杜汶澤和姜皓文的選角,則是以小人物形相去撐起悲劇英雄的格局。這種用喜劇人物(不單是演員的固有形象和風格,角色在片中的言行也摻雜港產片慣見的喜劇元素)推動悲劇的做法,大大削減了前述的悲劇逼力。悲劇洗滌人心、情感,帶來昇華,又或者表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對抗命運的權力意志,因而不用展示出路,即可讓觀眾體悟主體本身便是出路的「作用」,談不上充分發揮。

編導設計出豺狼及二把手Ken洪卓立飾)之間的同志關係,明顯是來跟阿七和六寶的舊派雄性兄弟作對比的。兩集《黑社會》裡一眾角色爭奪代表陽具(Phallus,不是penis)的龍頭棍,《選老頂》的陽具則藏於水底,由Ken去撥弄,說明影片的雄風終究是見不得人的。這種對雄風的蓄意壓抑或調控,可能源於編導循文化研究和性別對待而來的政治正確,卻同時造成某種欲語還休。神爺的前列腺癌、片末黑幫大火併的斷手、豺狼死前毀容,連串閹割意象真正的效果不是批判男權,反現閹割恐懼。恐懼由恐懼對象的過度呈現而得到扭曲的平伏(對,我怕這個,就乾脆讓它以壓倒性的數量出現,顯得不真實,因其剩餘而變相排除),半遮半掩地修飾著《選老頂》的保守核心。

是的,《選老頂》的最終保守令人皺眉。電影以阿七的恨錯難返作結:一家人在死前想像中吃湯圓,樂也融融,呼應片首「黑社會不但有愛國的,也有愛家」的類宣言,再補上六寶答應以損出器官(又一閹割意象)補償女兒,準備一起往英國作移植手術,因而逃過大火併一劫,意義呼之欲出--顧家和政治正確的男人得以存身。即使不是出路,也是養生;即便未算幸福,也是天爵。

中年男人,做了錯事不要緊,歲月的殘餘會回來提供救贖,無論是現實(六寶的情況)抑或想像(阿七的情況),家庭永遠是避風港,回到基本價值便可(告訴自己)重新出發或重新做人,這是哪碼子的悲劇呢?對不起,只是一個(喜劇人物)失敗的故事而已。

影片對警察和黑人物形象的雙向經營亦可見保守端倪。黑幫片的警察通常不是甚麼「好人」,起碼不是觀眾認同所在;有政治喻意的黑幫片警察更儼然直指國家機器。《選老頂》保留了一個善良警察(陳家樂飾),整體的敘事角度對警隊基本不信任,但它同時不信任抗爭者。一眾黑幫小混混在街頭和警察的對峙互罵情景,在在令人想起由雨傘運動至旺角衝突以來緊張的警民關係。片中的「人民」固然沒有爭取「真普選」,其惡形惡相和愚昧的言行,表現出的負面程度和警察其實不遑多讓。

如此各打五十大板,以及明確對正面抗爭的保留,處處均見克制(如果未至於壓抑)的痕跡。不落於偏,中庸之道未必是編導調控的目的,反之,宣揚家庭價值足以慰解男人最痛才是一往直前無悔擁抱的符旨所向。於是,各種政治正確和平衡,結果成就的,竟是諸如珍惜眼前人的保守判斷,難怪悲情無根生,覺醒無所去。明乎此,馬克白的莎劇結構說到底是怎樣也完成不了的,不能有馬克白夫人(因為她是摧毀家庭的),更不能有深刻的罪疚和懺悔。阿七的片末「領悟」固然要靠六寶襯托,其格局畢竟太細了,沒有衝破任何建制的力量,啟發不了任何人(包括自己),只能退縮至已有的安全域(comfort zone)。而經歷雨傘運動之後的我們都知道,所有能改變世界的事件,那扭轉乾坤的神奇一刻(magic moment),都與安全或保安無緣。在家裡,甚麼也不會改變,悲劇不會發生,餘下失敗(男子)的故事重複不斷地上演,再上演......

#原刊於4月11日《明報》世紀版


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

學而反覆,反覆〈學而〉

孔子有三樂,孟子亦有三樂。孔子三樂是「學而時習之」、「有朋自遠方來」、「人不知而不慍」,層層遞進,由悅而樂而君子(君子為樂,樂為君子,人們往往忽略了) 。是知識性的。那朋不是一般的朋友,是能來交流學問的朋友,那不知不是一般的不知,是不懂你的主張你的觀念你的論述。
孟子的三樂是「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」、「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」、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」,亦是層層遞進,但那不是快樂的遞進,而是由內而外,由己及人。是文化性的。由倫常而道德而敎化。孔子比孟子更重視樂本身,孟子比孔子更重視樂所享的領域。而就性質言,孔子的樂其實是修養,孟子的樂落實是感恩。
寫書寫文章學習知識的宜親近孔子,事親教書搞團體作文化實踐的宜親近孟子,一般人做不好孔便去做孟,結果到頭來還是要反覆讀《論語》。

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

真。愚人節


蝙蝠俠故事和撲克牌裡的小丑,源自塔羅牌的愚人,這很多人都知道。塔羅牌二十二張功能牌之中,愚人是唯一沒編號的,他甚至不是零,它不能被符號化,是智慧的剩餘--《道德經》所謂大智若愚是也。他未必是男的,但原始的形象必會帶著包袱(象徵所有固有觀念和生活負累),帶一條狗(有時會有雞在他頭上)(象徵忠誠的朋友,警告他前路有危險),手執鮮花(純真、無知、大知不知),仰望天際而不發覺腳下的懸崖。他是對前路的無所知、毋計算。愚人節,難道不該紀念這個,而非甚麼惡作劇瞎捉弄嗎?

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

傘悔錄:八九一代人的懺思


書寫成逾一年,去年六月出版,至今雨傘符號已經開到荼薇。下一步,之前還有疑問的話,今天已愈來愈清晰。

序章:一代人的懺悔
(一)奇幻遊行
(二)民不畏威
(三)哀成人

第一章:廣場效應與擁抱真實
(一)進入廣場
(二)共同體的解構
(三)面對新事物我們總不知所措

第二章:走出多元尊重的迷霧
(一)有正有反好平常?
(二)戳穿語言偽術
(三)異識政治

第三章:為甚麼警察是敵人
(一)預演的寥落
(二)滿口謊言的香港警察
(三)公安暴力與敵我

第四章:撤與留的辯證
(一)六四夢魘
(二)下班抗爭
(三)揚棄佔中
(四)不疑不卜
(五)太平天國

第五章:藍與黃的分野
(一)認清終極屈辱
(二)以回到原點對抗事件還原
(三)瘋子Vs有自信的白痴
(四)喪屍和離地的位置

第六章:本土派論述的神話操作
(一)由城邦論到垂範華夏
(二)本土派的神話語言
(三)恐怖倫理與主體辯證

第七章:獅子山上
(一)直幅是怎樣掛起來的
(二)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
(三)曲解莊佛,知所進退
(四)日間街站,夜間莫名的擾動

第八章:組織者之夢
(一)左膠成了最無意義的字
(二)為甚麼要內鬥
(三)要不要大台

第九章:正常生活
(一)情何以堪
(二)曲終人不散
(二)自我審查
(三)歡迎回到正常生活

後記:葬送,新生,第一人

附錄
味道的旅行 魏豪震
自由    丘海琦